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科普知识


一、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旦发生疾病,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在某些细微的局部反应出来。
中医主张,善于养生的人以养德为主,调养为辅。
中医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其养生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中医认为,健康的饮食应当符合“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的要求,不要偏食偏嗜。
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应当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
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夏季午睡,是保护阴液、减少损耗、抵御暑热的重要方法。
俗话说“人老脚先老”,足浴是较好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睡眠可以调养人体的阳气,在春夏季节应适当多运动,少睡眠;秋冬季节应适当少活动,多睡眠。
中医所说的人体“生长壮老已”,是说生命是机体“出生、成长、壮盛、衰老、死亡”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可以分类和调理,应当根据不同体质特征采用适当的养生方法。

二、中医常说的“病入膏肓”形容的是:病情严重,难以救治
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正确刺激具有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个体的健康或衰病、长寿或夭折,不仅仅取决于先天因素,还与后天生活环境条件以及自我心身调养的水平有关。”符合中医的健康理念。
传说中尝遍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中医药始祖是神农
春季养生,为了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展发疏泄运动,人应当将作息规律调整为早睡早起
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生病
“搓面法是常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之一,正确使用可以疏通气血,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叩齿法是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再叩前齿,有助于牙齿坚固。”这些都是简易养生保健方法作用
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中医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应”,它认为,人的生理功能活动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个规律可以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端午节处于小满与夏至之间,为夏节。此时自然界阴阳交替,正是多种传染病的发病高峰,端午节挂艾蒿有辟邪驱虫作用。

三、中医认为,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穴位养生有助于身体健康,常用的自我穴位按压方法有:点压、按揉 、扣击。
属于中医养生基石的是:情志 、饮食、起居 、运动。
符合中医饮食养生观念的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 、晚餐要吃少。
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说法正确的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关于艾灸的表述,正确的有:小儿不宜艾灸、孕妇不宜艾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
太极拳、八段锦 、五禽戏、易筋经是中医倡导的运动养生功法。
根据中医养生保健观念,说法正确的是:情志养生就是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过度愤怒或者长期忧虑,可影响脏腑气机,使人致病;提高情志调摄能力,移情易性,有助于患病者身体康复。
煎煮中药时应当避免使用的容器是:铁锅、铝锅 。 
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性别差异。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是古代中医药方面的书籍。
根据中医养生保健理论,生活起居行为正确的是:日常生活中起床时间、三餐时间、就寝时间等都应有规律,并养成习惯;四季穿衣不仅要美观,更应该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物。
中医认为健康的状态应当是“形神合一”,它在今天可以理解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苏东坡,不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是中国历史上公认文学造诣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同时他在养生上也很有研究。
有一次苏东坡的朋友张鄂拿着一张宣纸希望他写一点儿关于养生方面的内容。苏东坡说:“我得到了一个养生长寿古方,药只要四味,今天就赠给你吧。”于是,东坡的狼毫在纸上挥洒起来,上面写着“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养生长寿的要诀,全在这句话里面。
“无事以当贵”,是指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过失考虑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潇洒大度,随遇而安,无事以求,比富贵更能使人终其天年。
“早寝以当富”,是指吃好穿好,财货充足,并非就能使你长寿。对老年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尤其是早睡早起,比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宝贵。
“安步以当车”,是指人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肢体不牢,而应多以步行来代替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体魄,通畅气血。
“晚食以当肉”,是指人应该用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代替对美味佳肴的贪吃无厌。肚子饿了才吃饭,但食不可过饱,这样的饮食,即使是蔬菜也胜过山珍海味。
苏东坡的四味“长寿药”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在苏东坡的长寿秘方中,“晚食以当肉”可以理解为饿了才吃饭且不过度饮食
“安步以当车”指人不要过于讲究安逸,而应以步行代替骑马乘车。这句话体现了中医养生保健的运动养生
苏东坡的长寿古方中,涉及到了中医养生保健中的情志、运动、饮食、起居

相关附件